
从以前的公园找绿到现在的出门见绿,一条条葱茏的林荫道令人心旷神怡,一处处草绿花香的绿地让人赏心悦目,走在街头巷尾,处处生机盎然……如今的大同已经告别了风沙弥漫、煤尘飞扬的旧貌,披上了郁郁葱葱的绿装,满眼的翠绿和精美的园林景观正在愉悦着越来越多的百姓。
综 述 城市主色调变成了绿色
综 述 城市主色调变成了绿色
栽树、种花、植草,绿化总量大幅增加,整座城市被层层绿色包裹,大同的主色调从“灰黑色”变成了绿色。从2008年到目前,全市城市绿化完成投资约28亿元,新增绿化面积1700多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绿地率和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43.42%、38.6%和11.89平方米/人,分别比2007年增长了11.83%、13.8%和6.69平方米。2011我市被省政府命名为“山西省园林城市”,并迈开了向国家园林城市进军的步伐。
重点项目为古城增色
大型公共绿地成为城市靓点。智家堡公园占地30万平方米,绿化面积占80%以上,种植了油松、丁香等植物69种,由一个围城的垃圾场变成了一座供市民休闲娱乐的城市园林景观,变成了让游人流连忘返的森林公园;文瀛湖景观工程占地686万平方米,绿化面积约270万平方米,湖面376万平方米,种植乔木约11万株、花灌木约300万株、地被植物约190万平方米,将再现文瀛湖历史上“波澄一镜、滨簇千家、文浪粼粼、鸥波上下”的美景;十里河综合公园占地约60万平方米,该地段原为大同电厂的储灰厂,是大同几十年来未能解决的污染问题,2010年7月开工建设,目前土建、绿化均已完成70%,完成土方量92万方,栽植油松、国槐等大乔木9400多株、花灌木约5万株、地被植物约1万平方米,不久它将成为集游憩、科普、育种、科研、文化展示为一体、具有森林特征的生态型城市公园。
此外,同左路林带、御东规三路两侧林带、208国道绿化带及御河西路南出口互通区域绿化,提高了道路绿化景观质量,为主干道添绿增色不少,如今的道路绿化面貌一新,令人赏心悦目,绿化美化了古城,也让这座城市散发出无限生机和活力。
书写大同绿化新纪录
在投资上,过去,我市每年用于城市绿化总投资约3000万元;2008年以来,我市加大绿化投资力度,4年共投入26亿多元。在绿量上,过去,每年新增公共绿化面积不足50万平方米;2008年以来,共新增绿化面积1700多万平方米。不论是新增绿量还是投资额,都是过去的十几倍甚至几十倍,均创造了大同绿化新纪录。在施工进度上,创造了大同速度。文瀛湖公园仅用了1年多的时间,就基本完成了面积约7平方公里的绿化项目。208国道西韩岭至塔山工业园区段绿化,为了保证工程进度,施工人员与时间赛跑,太原康培等8家施工单位仅仅在1周时间内,就完成土方30万方,乔木4万多株、花灌木230万株的种植任务,绿化面积54万平方米,创造了大同绿化史上绿化速度的新纪录。
园林工人正在植树
专 访 变化的不仅仅是数字
——访市园林局局长王建宝
2007年以前,我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只有3平方米,2008年,我市迎来创建省级园林城市高潮,截至2011年年底,我市建成区新增绿化面积1000多万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1.89平方米,远远超过省级园林城市的指标。王建宝说:“通过这些数字,我们看到的是大同这几年在园林绿化方面作出的成绩贡献和全市各单位及园林职工创造的一个又一个奇迹,同时也向世人展示了一个欣欣向荣、朝气蓬勃的新大同。”
王建宝说,我市其实早在2003年就启动了省级园林城市的创建工作,2008年要创建成功,但是由于当时基础差、底子薄,创建工作止步不前,作为创建省级园林城市的重要指标,我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当时只有3平方米。他向省相关部门打报告,告知大同的真实情况,要求暂缓创建省级园林城市。
直到2008年,我市才真正迎来创建省级园林城市的机会和高潮。王建宝说,“那真是迎来了大同绿化史上的春天和希望。”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园林局广大干部职工牢固树立“爱绿、护绿、尽职尽责”的园林精神,做到了“绿色就是目标、绿地就是岗位、看到就要管护、发现就要解决”的工作作风,让城市一点点绿了起来。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我市生态环境现已基本形成了以大环境绿化为基础,以公园、广场公共绿地为“面”,城市道路绿化为“线”,街头绿地、单位庭院和住宅小区绿化为“点”,点、线、面相衔接的绿地系统,初步形成了布局合理、物种丰富、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城区与郊区有机结合的城乡一体化绿化网络。
数字的变化体现的是城市的变化,城市变绿了变美了,老百姓也将会更加热爱这座城市。
故 事 城市绿化让我有了用武之地
从一个公园到187个小公园、从清闲工作到没有节假日……1992年走上工作岗位的郑冰,已经在园林部门工作了20个年头,她说,是大规模城市绿化让自己有了用武之地,给了她一个舞台。
学习森林保护、病虫害防治的郑冰毕业后被分配到儿童公园生产技术科工作,当时她认为如鱼得水,可以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没想到,刚上班第一天她就傻眼了。“公园挺大,没几棵树。”接下来的工作更让她心灰意冷,每年市里投入绿化的资金少得可怜。郑冰说,“我们每天的工作就是捡捡垃圾,修剪树枝。”
2008年,我市创建省级园林城市,掀起了绿化高潮。拆除违章建筑,规划街头小公园,黄金地段种树植草。得到这一消息,郑冰由衷地高兴。从图纸设计到技术指导,从施工队伍的选择到后期的养护管理,从意见不统一到步调一致……郑冰和绿化职工放弃了节假日,打乱了作息时间,全身心投入工作,完成了一个个艰难的任务。
在南环路一处街头小景点施工过程中,为了丰富树种,准备在这里实验栽植千头椿。千头椿为落叶乔木,树冠呈圆球形,喜光、耐寒、耐旱,适应性较强,栽植后景观效果非常理想,但是郑冰在检查过程中发现千头椿生了虫,这种蛀干害虫传播速度快,杀伤力极强,且没有特别好的治疗方法。于是,郑冰果断要求施工队伍将栽植的千头椿全部拔掉,施工队负责人觉得有些可惜,打算采用一些补救措施,但郑冰据理力争,最终说服了施工队,确保了其它树种的成活率。
像这样的冲突隔三差五就会上演,不仅如此,郑冰和施工队一起坚守在工地,和工人一起上下班,她严格的要求和认真的工作态度令施工队佩服。
如今漫步街头,大约每隔500米就有一个小公园,187个街头小公园如雨后春笋般让整座城市活跃了起来,市民实现了出门见绿的梦想。“每每看到市民在家门口的小公园散步、锻炼、休闲……我就无比的快乐!”郑冰用小舞台实现了全民梦想,这让她感觉十分自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