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三五年时间全面实现绿化哈尔滨大地的奋斗目标,是市委、市政府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立足于践行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的重大决策。市林业局作为全市林业工作的主管部门,要认真履行工作职能,抓好“五个环节”、搞好“三项服务”、落实“三项责任”、实现“五化标准”。全面提升造林绿化的标准质量。
五个环节:一是搞好调查设计。把造林建立在科学的规划设计基础上,科学地编制造林技术方案,搞好造林设计,做到适地适树,对没有进行设计以及设计不科学的造林地块不准实施造林。二是开展造林整地。把造林整地作为造林绿化的重点工作来抓,增加整地数量,根据不同的苗木规格和苗木品种选择不同的整地方法,提高整地质量。三是选择乡土树种。坚持适地适树原则,选择抗病、抗逆性及适应性较强和本地区分布普遍、生长旺盛、群众有栽培经验的乡土树种中的良种壮苗进行造林,苗木质量要达到国家一、二级苗标准,切实做到 “适地、适树、适种源”。四是各项技术到位。采取一系列以植苗造林为主的造林配套技术来提高造林成活率。五是推广造林新技术。新技术应用率达到80%以上。
三项服务:一是搞好苗木调剂。针对全市造林绿化任务重,用苗量大的实际,组织各地落实好苗源,做好苗木调剂、检疫和供应,保证造林需要。二是搞好造林技术培训。建立市、县、乡三级培训体系,通过开展不同层次的培训,全面提高造林者的技术水平,为提高造林成活率提供技术保障。三是搞好造林技术指导。组织各地林业工程技术人员,深入到植树造林现场,进行现场技术指导与服务,解决群众在造林中遇到的各种技术难题。
三项责任:一是落实技术承包责任。采取技术人员包工程、包乡镇、包承包户的做法,签订技术承包合同,明确奖惩措施,切实加强技术指导与服务。二是落实管护承包责任。按照“谁造、谁有、谁管护”的原则,层层签订管护经营合同,切实把幼林的管护责任落实到户、到人。三是落实造林质量追究责任。采取年度验收与工程达标验收相结合的办法,对全市造林绿化工作进行跟踪检查验收,对造成造林质量责任事故的,将按照国家《造林质量事故责任追究制度》严格予以追究;对完不成任务的将予以通报批评,并限期完成。
五化标准:一是村屯绿化园林化。对村屯绿化,进行科学规划,合理栽植,坚持乔、灌、花合理配置,突出绿化的整体效果。在村屯四周,选择适宜的造林技术模式,营造集防护、美化于一体的防护林带。街道力争一街一品,达到绿化、美化、香化和彩化的效果。二是道路、河渠绿化廊道化。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绿色通道建设的通知》要求,高速公路、国省道两侧建10米宽绿化带,县道两侧建5米宽绿化带,乡村公路两侧至少栽两行树木。三是平原农田绿化林网化。进一步完善农田林网建设,确保林网建设的完整性。四是小流域治理生物工程化。根据水土流失区的实际情况,选择栽植适宜的造林树种,采取综合措施进行治理,达到保持水土、防止水土流失、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目的。五是义务植树基地化。积极组织各行业、各部门采取政府统领、部门参与、包工程建基地的办法开展义务植树活动,建立起省、市、县、乡四级义务植树基地,努力把基地建成高标准的样板林,全面提升市民生态文明意识和义务植树自觉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