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令人兴奋的消息:作为中法文化年文化交流的重头戏之一,法国著名雕塑艺术大师雷诺的经典力作,世界级雕塑“红色聚宝盆”将伴着2005年国庆节到来的脚步落户冰城哈尔滨。
记者了解到,即将落户哈尔滨的“红色聚宝盆”是法国当代重要的雕塑家让·彼埃·雷诺的作品,也是第一届中法文化交流年文化交流的重要“使者”。落户哈尔滨“的红色聚宝盆”,将成为哈尔滨城市标志性雕塑。
这座充满了喜庆和幸运色彩的巨型聚宝盆,通体红色,是继《大拇指》之后,又一件落户国内的法国大师作品。朴实厚重的外形,象征着勃发的生机和永远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红色聚宝盆”在哈尔滨永久性存在,体现了中法文化交流的广泛性,更充分显露出哈尔滨这个曾经“东方小巴黎”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据悉,为了迎接“红色聚宝盆”的到来,哈尔滨将于10月18日举办盛大的揭幕仪式,而法国文化部部长让·雅克·阿雅贡将出席仪式并为世界级雕塑“红色聚宝盆”揭幕。
对哈尔滨人来说,“红色聚宝盆”落户哈尔滨,无疑是一个不同寻常的惊喜。而“红色聚宝盆”之于中法文化交流、之于哈尔滨城市有何意义,红色聚宝盆将安置在哪里,更是人们共同期待并关心的问题。
世界级雕塑“红色聚宝盆”落户哈市
据出巨资引来“红色聚宝盆”的“文化使者”哈尔滨爱建滨江国际社区的开发者,上海爱建集团人士介绍,“红色聚宝盆”雕塑作品在全世界一共有三座,一座安放在巴黎艺术圣殿蓬皮杜艺术文化中心,一座安放在上海虹桥公园内,第三座即将永久安放在哈尔滨这座有着“东方小巴黎”美称的历史名城。
“聚宝盆”雕塑是观念艺术的代表和象征,充满了喜庆和幸运色彩,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生长、积累、发展的基础含义,代表了一种勃发的生机和永远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
而雷诺和他“聚宝盆”雕塑与中国有着不解之缘。1996年,“金色聚宝盆”在北京故宫的太和门前广场上展示,一时间成了北京街头巷尾的谈话热点,北京市民从诧异、到惊奇、到热烈讨论到最终认可。
早在2003年,“红色聚宝盆”就成为上海艺博会的焦点,并在法国文化部和上海市政府的共同努力下最终落户上海。当时,法国文化部部长让·雅克·阿雅贡与上海市市政府领导共同商定,将该文化艺术瑰宝作为中法文化交流的结晶留在上海市,永久见证中法两国的友谊。在上海城市规划馆门口“红色聚宝盆”雕塑前激动地表示,他要把更多的法国文化艺术带到中国。让·雅克·阿雅贡认为,中国和法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应该越来越多。
当年让·雅克·阿雅贡在异国他乡的上海市看到源于法国的著名雕塑“红色聚宝盆”显得格外兴奋,他挽起同行的法国和中国官员的胳膊,在那尊高高1.8米、直径2米的巨型“聚宝盆”前面合影留念。身着黑色西装、高大而儒雅的阿雅贡在一片欢声笑语中带头高喊着“上海万岁,中法友谊万岁”。
一件雕塑艺术品能够叫法国文化部长以及官员们如此兴奋不已、能够叫众多艺术家们如此痴迷,可见其已经不单单是一件雕塑艺术品了;而中法文化交流标志性雕塑的独特身份,早已经赋予了“红色聚宝盆”以特殊的含义。
这一次乘着中法文化年和振兴东北的东风,“红色聚宝盆”从巴黎走向上海,又从上海走向哈尔滨,成为连接这三座历史名城之间的纽带。
从法国到中国,从一个艺术家的创作到一种文化、一种精神的象征,一件雕塑艺术品成为两国文化交流的使者,“红色聚宝盆”现在所承载的,早已不是简简单单的艺术收藏品。它承载着中法国家之间的深厚友谊;承载着巴黎、上海和哈尔滨城市之间的文化互动;承载着哈尔滨国际地位和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提高;承载着并将见证一个充满活力的哈尔滨的复兴。让我们共同期待“红色聚宝盆”的到来,让我们共同期待“红色聚宝盆”揭开面纱那一刹那的激动,让我们共同期待“红色聚宝盆”———这个巴黎来的雕塑巨作为哈尔滨这个曾经的东方小巴黎重新插上国际化腾飞的翅膀。
从“红色聚宝盆”到东方小巴黎
城市雕塑,是一座城市的标志性建筑,代表着一个城市的文化内涵和品位,反映着一个城市的精神气质,是艺术地记录国家与城市的历史、文化的最有效方式。城市雕塑可以成为城市精神的载体,甚至成为一个城市、一个国家、一个时代的鲜明标志和象征。
从欧洲越过大西洋进入纽约港,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矗立在伯德罗埃岛上那座面对大西洋的自由女神像。这座总高约为92米,重量达250吨的巨型雕像是美利坚民族的标志。一个美丽的女神,右手高举着象征自由的火炬,左手拿着一本长达7米的象征法律的书板,上面隽刻着美国独立宣言发表的日期———1776年10月4日。对于无数来到美国的移民来说,它是自由的像征、摆脱旧世界的专制与压迫的像征;它的精神之源是法兰西的自由主义精神;它的人文价值观的内涵超越了一时一地之因素的制约,而具有人类文明的普遍价值意义,并成为人类精神文明和城市精神文明象征的城市雕塑。
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朗厄里尼港湾畔的海滨公园里,在那细浪拍岸的沙滩上,有一尊美丽的少女铜像。这个少女翘着一条美丽的鱼尾,侧身坐在一块石头上,凝望着辽阔的大海,略带忧郁的脸上露出沉思和向往的神情。这就是闻名全球的“海的女儿———美人鱼”雕塑。丹麦人民用这座美人鱼铜像来永久纪念她和她的作者安徒生,并把美人鱼铜像视为国家的标志和民族精神的象征。
一尊具有永久魅力和感染力的雕塑作品,不仅仅是其作品本身在说话,而在于其所诠释的背后的时代和事件的意义。好的城市雕塑总是和背后的历史串连在一起。单独把雕塑剥离出来是没有什么力量的,只有当它和时代联系在一起,和城市的总体氛围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它才有了打动人心的力量。“红色聚宝盆”落户哈尔滨,就充分地体现了哈尔滨的历史传统,并将成为哈尔滨城市转型和城市提升这样一个重大历史转折的见证者。
哈尔滨虽然只有百年的历史,却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它具有包容的气度和个性,有多元文化的传统。之所以哈尔滨被称之为“东方莫斯科”和“东方小巴黎”,首先因为历史上曾有几十万外来侨民居住和生活。其次因为哈尔滨城市有风格各异的建筑。哈尔滨历史上的辉煌,源于对各种生活方式的接纳和吸收。哈尔滨未来的辉煌,也必将是对于各种外来文化、外来资本的接纳和吸收。一个开放的哈尔滨,会成为一个多元的哈尔滨,而一个多元的哈尔滨,必将成为一个辉煌的哈尔滨。
“红色聚宝盆”是哈尔滨向国际化迈进的一个象征,这座城市的人们可以真正领略到来自大洋彼岸巴黎的味道。然而,曾几何时,哈尔滨作为“东方小巴黎”的“记忆”渐渐稀少,曾经的66座风格迥异的教堂现在只剩下不到一半。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面,哈尔滨和外界保持着相对的闭塞。这都是哈尔滨失去“东方小巴黎”神韵的重要原因。随着东北振兴历史机遇的到来,随着哈尔滨城市功能转型的演变,哈尔滨正在重新寻找曾经的活力,正在重新创造发展的动力。
“红色聚宝盆”在这个时点落户哈尔滨也许并不是巧合,也许历史注定了要用一些重要的文化符号来替城市传统和城市发展说话。“红色聚宝盆”代表着喜庆、代表着财富,也许更会成为哈尔滨城市发展红红火火的代表……
我们期待,“红色聚宝盆”在哈尔滨的落户并作为中法友谊的见证以及哈尔滨城市的象征,将会在新的世纪里指引哈尔滨人开启“东方小巴黎”新的辉煌。
“红色聚宝盆”哈尔滨标志性雕塑安置地点正在选址考证中,以下为“红色聚宝盆”几个拟安置地点,欢迎广大市民积极参与评选、献计献策
“红色聚宝盆”拟安置地点:
1.哈尔滨市南岗区建设步行街
2.哈尔滨市开发区会展中心广场
3.哈尔滨道里区爱建商圈友谊路旁
4.哈尔滨市政府广场
5.哈尔滨火车站站前广场
参与方式:
来信来函至“黑龙江日报社柴雅晶主编收”
·新闻链接·
红色聚宝盆
———法国著名雕塑家雷诺享誉全球经典力作
乍看来,高1.8米、直径2米的“红色聚宝盆”外形显得朴实而厚重,和普通的雕塑作品并没有太大的区别。然而,这个“红色聚宝盆”雕塑确是出自一代大师之手。这座充满了喜庆和幸运色彩的巨型聚宝盆雕塑,是法国著名雕塑家雷诺的享誉全球的经典力作。
雷诺于1939年出生在法国的库柏瓦,1958年毕业于园艺学校。从1962年首次发表作品《禁止通行的方向》起,曾在巴黎、阿姆斯特丹、斯德哥尔摩等世界各国的很多城市举办过个人作品展。此外,雷诺还完成了一批重要工程,如:1981年为东京阿哈现代艺术博物馆大厅所作的永久性改建工程“零空间”、1988年为巴黎蓬皮杜艺术文化中心安置《零集装箱》、1994年在巴黎罗浮宫平顶天花板建造《原子核拱顶》等,并在法国多次获得大奖。
雷诺创作的“聚宝盆”系列作品,已经在全球艺术界被公认为艺术珍品。其创作于1962年的“聚宝盆”雕塑,在至2002年的四十年中,不仅制作成过红色,还曾制作成金色,在很多国家展出过,比如:在巴黎的凡尔赛宫露过面,并还在柏林的波茨坦广场作过吊在半空中的陈列。“金色聚宝盆”于1996年在中国北京展览取得巨大轰动后,它还去了日本和韩国展览,如今它被放置在巴黎蓬皮杜文化艺术中心的广场前。
雷诺的各种“聚宝盆”是观念艺术的代表和象征。放大了的“聚宝盆”,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生长、积累、发展的基础含义,朴实厚重的外形,代表了一种勃发的生机和永远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
而此次将落户哈尔滨的“红色聚宝盆”,不仅是雷诺经典“聚宝盆”系列作品的延续,更是雷诺创作生涯中最经典之作,是继安放在巴黎艺术圣殿蓬皮杜艺术文化中心和安放在上海虹桥公园内的“红色聚宝盆”之后,第三座世界级“红色聚宝盆”雕塑。
也正是这个经典的“红色聚宝盆”雕塑,把著名艺术大师雷诺和中国、和上海、和哈尔滨、和中法文化交流紧密地联系到了一起。
早在1996年,从雷诺带着自己创作的一只“金色聚宝盆”到北京展出开始,他便为中法文化交流埋下了伏笔。把“金色聚宝盆”放在故宫里作短暂展出,实际上是一种环境艺术,体现了东西方观念上的对话和古老与现代的对话。
而在1998年5月,上海举办“上海城市雕塑国际研讨会”,雷诺也接受邀请来到了上海,与中外雕塑家一起为上海的城市雕塑事业献计献策,雷诺不仅加深了自己和中国的联系,更有效地推动了中法文化之间的交流。
如果说此前只是一个开始,那么这次雷诺的巨作“红色聚宝盆”即将来到中国哈尔滨,落户曾经的“东方小巴黎”,则是中法文化交流的升华。
艺术品最大的价值不是满足收藏与欣赏,而是促进文化交流,发扬人类文明。显然,“红色聚宝盆”发挥了一个艺术品应有的价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