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 形态和习性
秋海棠多年生草本花卉, 品种繁多, 有的全身密被细茸毛, 有的又光滑无毛。秋海棠块茎球形, 茎干直立, 株高大约40~70 厘米, 节间萌发新枝, 从茎干枝节间抽生粗壮的、长生的叶柄, 颜色比叶色深。叶片斜心状卵圆形, 顶端渐尖形, 基部斜心形, 边缘呈现细波浪状, 有细尖锯齿, 表面有的有茸毛, 色泽变异大, 大部分品种的叶背和叶柄均为紫红色。秋海棠花期为8~9 月, 花色淡红, 聚伞状花序, 雌雄花同株, 花后坐果, 蒴果有三大翅, 可作为种子进行有性繁殖。
秋海棠原产我国, 亦见于日本、朝鲜和印度尼西亚等国。我国过去多作为药用栽培, 少数品种作观赏花卉栽培。秋海棠属植物的品类很多, 全世界大约有1000 种以上, 作为园艺栽培的品种约有200 余种。我国有野生品种100 多种, 园艺栽培约有20 余种。常见的有四季海棠、彩叶秋海棠、红叶秋海棠、棕叶秋海棠、竹节秋海棠、毛叶秋海棠、玻璃秋海棠、银星秋海棠、峨嵋秋海棠等, 这些都是全国各地广为栽培的品种。
( 二) 繁殖方法
秋海棠, 主要采用播种和扦插的方法进行常规繁殖。
1 . 播种繁殖
成都地区的花农和园林职工, 大都采用有性繁殖的方法繁殖秋海棠, 培育优良品种( 详见球根海棠)。
播种操作秋海棠的种子非常细小, 寿命短, 采收后不宜久藏,好在温室中随采随播。苗床可用木箱, 大小以搬动方便为宜, 种子多的可以多做几个箱子, 数量少的也可用土陶花盆代替苗床。基质可用森林腐叶土, 但要充分腐熟, 曝晒整细过筛, 取其筛子下面的细土。播种前, 对木箱和土壤都需要进行高温消毒, 防止种子发生霉烂和幼苗的猝倒病、立枯病。苗床底部要填一层粗河砂, 做好渗水层,上面再填培养土, 厚度为15~20 厘米, 填好后用木板压实刮平, 再把播种容器浸在水槽中, 使基质吸足水分, 再拿到阳光下晒一晒, 使基质既湿润又疏松。
秋海棠播种时, 可用消毒河砂拌和, 以1 克种子加入1500 克的细砂为比例。播种操作时, 可用厚纸壳摊上拌和好的种子, 然后用竹片轻轻地从纸壳上刮下种子, 把种子均匀地撒播在基质上。播后不必覆土, 如要覆土, 也只能用细孔筛子将培养土的粉末轻轻地抖落一下, 盖上极薄的土末即可。苗床上要覆盖玻璃, 置于温暖的荫蔽处,精心管理, 等待种子萌发新根新芽。
播种后的管理秋海棠播种以后, 要保持土壤的湿润, 继续用浸盆的方法浇水, 要注意水槽中的水温和水位, 不要冲翻种子。经常揭开玻璃通风透气, 苗床温度控制在18~22℃ 为宜。秋海棠的种子萌发快, 一般10~15 天种子就开始生根发芽, 这时要揭去玻璃, 加强通风透气, 早晚进行弱阳光照射。可把温度提高到20~24℃ , 促进小苗生长。当小苗长出一片真叶后, 要进行次间苗, 扩大幼苗的株行距。操作时, 要精心细致, 用竹片轻轻挑起幼苗, 植于准备好的播种基质中或者专用育苗箱中, 莳养管理与播种基本相同。当小苗增大一倍以后( 有时还是只有一片叶子) , 可进行第二次间苗, 恢复生机后追施0. 05%的磷酸二氢钾水溶液。通过间苗, 增大株行距, 不但有利于小苗的健壮成长, 而且便于今后分盆定植。
2 . 扦插繁殖
扦插是一般家庭栽培秋海棠常用的繁殖方法, 时间在4~5 月。扦插前, 挑选品种优良的秋海棠, 选取抗病强、生长健壮、植株体内营养丰富、子芽饱满的枝条作为繁殖用的插穗, 每段长约10~12 厘米, 基部剪成平口, 去掉下端叶片, 保留上部叶片和嫩尖。剪好后置于湿润通风凉爽的地方, 不能失水萎蔫。
秋海棠扦插, 可用大小适宜的木箱苗床。苗床制作好后, 要清洗干净, 再用0. 1%的高锰酸钾水溶液, 进行消毒处理。基质可用蛭石、珍珠岩和泥炭土, 装入苗床的厚度为20 厘米, 压实刮平, 然后按照7 厘米×7 厘米的株行距进行扦插。插入基质深度为5~6 厘米,浇透水后, 用竹块顺木箱内壁插下拱棚, 覆盖地膜, 置于荫蔽通风处, 保持床内的温、湿度。秋海棠愈合生根快, 成活率也很高, 一般插后15 天就有根原体出现, 20~30 天就能长出大量的须根, 50~60天就可分苗定植于大小适宜的土陶花盆中。如果莳养管理得法, 春季扦插的, 秋季就能开花。
( 三) 栽培管理
秋海棠的栽培, 以富含有机质的腐叶土和腐殖土及微酸性土壤为主。每年春季好翻盆换土一次, 置于室外莳养。可用森林腐叶土3份、腐殖土3 份、山泥土2 份、砂质菜园土2 份, 并适当加入腐熟的厩肥, 使土壤疏松肥沃, 利于植株根系的伸长。室内莳养, 可用珍珠岩、蛭石和泥炭土, 充分混合, 作无土栽培, 定期浇灌营养液, 使之正常生长发育。
1 . 合理施肥
秋海棠喜肥, 每年春季翻盆换土时, 要施足基肥, 如腐熟的磷、钾类肥料、干杂粪肥等, 使培养土具有较高的肥力。2~4 月, 应根据各地的气温情况, 如果植株开始萌动, 宜施稀薄的淡肥, 每7~10天追施一次。5~6 月, 是秋海棠的花芽分化期, 应施以磷、钾元素为主的肥料。必要时, 可结合浇水增施0. 1%的磷酸二氢钾, 每星期施一次, 促进花芽的分化和花蕾的形成, 使花梗粗壮、花色鲜艳。8~9 月为盛花期, 这时施肥要清淡, 实行浑水浇灌的方法, 使秋海棠花型丰满, 花色更加艳丽。
无土栽培的秋海棠, 主要施用营养液, 4~5 月, 也可施一次颗粒状的复合化肥, 6~7 月, 应以促花肥为主。通过追施肥料, 促使植株健壮, 组织更加充实, 为开花和越冬打好基础。
2 . 浇水方法
秋海棠喜欢土壤干润, 透气性好, 空气相对湿度大的生态环境。春季浇水, 以盆土稍为湿润的半墒为好。4~5 月气温升高, 植株生长加快, 需要逐渐增加浇水量, 晴天, 可在每隔两天的下午4 时浇水一次。夏季天气炎热, 秋海棠肥厚的叶片, 能蒸发出大量的水分, 可在每天傍晚浇水一次。平时, 可在花盆周围多次浇水, 降低环境温度, 增加小范围的空气湿度, 这对秋海棠孕蕾开花非常有利。立秋以后, 气候转凉, 秋海棠开始绽蕾开花, 这时要控制浇水, 一般3~5天浇水一次即可, 以盆土不干、透气通风为好。冬季, 可把盆花移入温室内莳养, 每隔十天半月浇水一次, 并注意水质和水温的处理, 使之安全越冬。
3 . 温度和光照
春秋冬三季, 要有充足的阳光照射秋海棠, 以利植株进行有效的光合作用。特别是秋季, 光照适宜, 肥水合理, 植株体内营养充分,不但花繁叶茂, 还可提高植株冬季的抗寒能力。夏季要进行散射光照, 否则骄阳会灼伤叶片, 失去观赏价值。
秋海棠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0~22℃。夏季气温高于30℃ , 冬季气温低于15℃ , 植株的长势便明显减弱。如果温度继续升高或者下降, 植株便停止生长, 处于休眠状态。所以, 夏季要把盆花放在凉爽、荫蔽的地方, 用浇水或风扇吹风等方法, 进行降温处理。冬季应把盆花放入温室, 把室温控制在15~18℃ , 保护好叶片, 使秋海棠安全越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