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功的园林地被景观设计都应该注意以下一些要点:
种植地点和植物种类的正确选择
地被植物种植地点的选择:园林地被作为绿化种植中的配角,应充分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在下列地方一般是适合地被种植的地方:即要达到水土保持效果、来往行人较少的斜坡地;栽培条件差,如土壤贫瘠、沙石多、阳光不足、风力强韧、建筑物残余基础地等场所;管理不方便,如水源不足、剪草机难进入、大树分枝低、高速公路两边等地方;不常有人活动,但视线所能及处;需要用地被阻止入内处;有景物需要衬托以及杂草太猖獗用草坪难以压 制的地方。当然任何情况都不是绝对的,事实上地被植物也开始突破禁忌,逐渐走到舞台中央。
植物种类的选择由于种类繁多,需要选择最佳。从美观和适用的大前提出发,应注意以下方面:
首先,应考虑当地的生长条件,要适地适种,因地制宜。尤其在不良条件下,更要按生态条件来选择,要充分考虑自然环境因素,如日照、湿度等。在缺水、干旱处要选耐旱植物,在阴暗处不选草花,而蕨类与阴性观叶植物是理想的选择。
其次,考虑地块使用要求与地被生理要求的一致性。如果被允许的践踏频度高,则须选择耐践踏的种类。反之,应多考虑观赏性。斜坡地则须选择抓地能力强的,如百喜草等,方有助于水土保持。
再次,根据设计师想要展示的景观效果来选择。如选择观花或叶色美丽的,可突出色彩变化;若为了背景衬托,则要选择绿色枝叶者。
其他方面还需考虑是否是多年生、常绿,最好能耐修剪、生长快速、繁殖容易、外观美丽、花叶俱佳、无毒无臭、不分泌汁液、无刺(作阻隔之用除外)等,如能各方兼顾是最好。
总之,地被植物的选择不求面面俱到,要抓住主要矛盾。恰当的选择是地被设计成功的一半。
以园林艺术美的原则和要求进行地被植物的配置设计(1)化零为整,化整为零 化零为整,即要从全局的角度去考虑,使设计在整体上要符合统一协调的原则,不能各自为政。在一定的区域内,应有统一的基调,避免太多品种的应用,否则会显得杂乱。地被的设计还需和园内的建筑、大树、道路等结合起来综合考虑,服从大景观风格。化整为零,即具体地块具体设计,考虑具体的立地条件和个性景观的设计。总之,只有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才能把握整个设计。
(2)从地被植物的色彩、质感、株高、密度入手,打造理想景观效果 地被植物的色彩多为绿色,为避免单调,可利用不同深浅的绿取得同色系的协调;也可配以具斑点或条纹的种类加以点缀;或植以花开灿烂的草花和叶色美丽的观叶地被,取得热闹、活泼和醒目的效果。关于色彩配置,还要注意花色协调,切忌杂乱。如在绿茵似毯的草地上,可点缀一些观花地被,像紫花地丁、白三叶、黄花蒲公英等会显得充满生机和野趣;从质地上讲,小面积的场所应尽量使用质地细腻、色彩较浅的植物,给人以面积扩大感;而大片栽种或被用作界定空间、引导路径时,可选质地粗糙者;欲形成强烈对比时,则应粗细搭配。在高度方面,地被的高矮与附近建筑的比例关系要相称,矮型建筑前宜用低矮的地被;另外,在视野开阔处成片栽种时,高矮均可,反之不宜取高;用于休憩、活动功能的应低矮,用于防游客跨越的,则用高地被阻拦。还有,对于长势强的,在最初栽种时不应过密,要留有余地。
(3)注意地被植物群落的适时调整与提高 地被中除了有些品种具备自身更新、复壮的能力外,一般均需要从观赏效果、覆盖效果等多方面考虑,必要时进行适当的调整与提高。调整时应注意绿叶期和观花期的交替衔接,如在成片的难见花朵的绿色麦冬中,增添一些开花期无叶的观花地被如石蒜、忽地笑等则可互相补充。又如二月蓝与紫茉莉混种,花期交替,效果显著。只有不断调整,才能更好地体现地被的群体美。如果想要了解更多关于垂直绿化花箱的相关信息.
![]() |